(通讯员项佳晨)项目化学习作为当今全球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已成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2020年,我校成为了上海市项目化实验校,学校的课程建设进入新时期。为深化项目化学习理念,引导教师更好地开展项目化学习,1月4日下午,洪庙小学三位参加了上海市项目化工作坊培训的教师,进行了面向全体的分享活动。
陶瑜蕾老师从项目化学习和传统的学科学习以及综合活动的区别展开论述。她提到,项目化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已是大势所趋。学生先探究体验,经历认知僵局,教师适时引导,再提供评价反馈,让学生经历一个不断地试错、思考和迭代过程,以达到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学生心智的迁移。所以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创新的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应当抓住项目化实验校的契机,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学科项目化实践,从而提升课程的品质。顾韩意老师为大家反馈了她在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参加项目化工作坊的学习体会,然后以《昆虫秀》和《身边的救生圈》为例,立足校本特色,推进课程建设,向我们介绍了她与项目化课程的不期而遇,并在实践中成长的故事。唐军平老师则为大家详解了什么是项目化学习,然后从项目化在全国和区域的发展现状入手,逐步为我们阐述项目化学习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股变革的力量悄然以成,并鼓动有想法的老师积极投入实践。特别是,唐老师提到了在张家港举行的第五届全国STE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学术研讨会展评活动,虽然我们也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但他觉得在展评现场的学习收获更为宝贵,并为我们介绍了他非常认可的两个优秀展评案例。
分享完毕后,校长何春秀上台点评。她肯定了三位老师的发言,并表示类似地分享与交流将成为外出学习者反馈的一种常态。对项目化学习,她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提升生命境界与学识能力的关键所在。项目化学习只有在课堂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才能彰显出生命的张力。在谈到项目化驱动性问题的时候,何校长提醒课程团队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逻辑性和客观性,只有独具匠心的问题设计,才能点燃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并且从收获走向成功的喜悦。
台下的老师们听得很投入,认真地进行着记录。从分享活动后的反馈中,可以看到,我们的老师在本次活动中收获颇丰。学校的新五项修炼,亦强调了教师自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新课程、新成长”背景下,主动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以及未来之教育,成为一名教育变革的驱动者。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真正的教育是要促进学生的心智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灵活的转换,一步步将知识与能力内化为坚韧、蓬勃、永恒的生命力量,最终成为正确价值观引领下的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与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