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
——洪庙小学教师“数智素养提升工程”培训(一)
为积极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变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4月8日下午,洪庙小学邀请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市教委教研室艺术教研员徐韧刚老师,开展一场主题为“人工智能 + 教育的探索”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副书记裴华主持。
讲座过程中,徐老师紧扣“智慧教室的未来展望”“AI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等前沿议题,精准对接教育部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相关指示精神,结合《森林里的欢乐聚会》《小棕熊的奇幻书旅》等极具代表性的教学实例,深入浅出地展开讲解,为在场教师带来深刻的思考与启发。
徐老师以“KIMI生成英语绘本”为例,为教师们揭开AI在绘本创作领域中的神秘面纱。他深度剖析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 AI 微电影制作的脚本生成步骤和影视镜头设计。从故事脚本、分镜头脚本的生成,到角色、场景图的制作,再到视频片段生成与剪辑,步步深入。讲解过程中,徐老师着重强调大概念与提示词的紧密关系,表明优化提示词的过程实则是学生素养逐步积淀的过程。
徐老师为在场教师们描绘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图景。他呼吁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以适应新时代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裴副书记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充实,人工智能在教育各方面的赋能为教师带来诸多启发。他指出提示词的精准运用需专业素养支撑,鼓励教师尝试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中投入更多时间陪伴学生,引领学生学习,反思时代对教育者的新要求。
此次培训为教师们提供了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更激发了对未来教育的深刻思考。让我们共同期待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教师感悟
谢萍:参加AI培训,像推开新世界的大门。徐老师从理论学习到口令实操,AI的神奇与强大让我大开眼界,一些平时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完成的事情,应用AI软件都能高效快速地完成。接下来,我将积极探索,将AI融入课堂,为学生开启充满惊喜的求知之旅。
蔡雯菁:通过徐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AI技术已经成熟到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令制作动画片或创作校歌。这启发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科技+文化"的跨界思维:一方面指导学生运用AI工具对非遗元素进行解构重组,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数字作品;另一方面要强调人文温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注入文化理解与情感共鸣。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构建新型教学框架,既教授AI绘画的技术逻辑,更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解读,让学生在数字化实践中建立文化自信,使非遗传承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张嘉敏:今天有幸听了徐老师带来的一场关于AI智能软件讲座,真可谓干货满满,意犹未尽。徐老师用实践操作让我们感受到数智技术功能之强大,也让我对自身的AI素养惭愧,身为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应该多尝试探索软件的应用,掌握基本的AI操作技能赋能课堂教学。
撰稿:朱莉
审稿:赵欢欢